首页>环境影响评价师>模拟试题>正文

2024年环评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24-08-01 10:44:03
985考试网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关于森林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禁止毁林开垦

  B:禁止毁林采石、采砂、采土

  C: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

  D:禁止采伐

  参考答案:D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

  A:森林保护费

  B:森林植被恢复费

  C:育林费

  D:青苗费

  参考答案:B

  3.国家实行(),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A:土地限制制度

  B: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C:土地专用制度

  D:土地规划制度

  参考答案:B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批准。

  A: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市、县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A

  5.以下说法不符合《野生动物保*》相关规定的是()。

  A: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一级和二级

  B: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C: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D: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参考答案:C

  6.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A: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工程施工许可证

  D: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参考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

  A:最高洪水位

  B:常年洪水位

  C:设计洪水位

  D:平均洪水位

  参考答案:C

  8.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批准。

  A:省级以上农业部门

  B:省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C:国家土地管理部门

  D:国务院

  参考答案:D

  9.根据《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的定义,以下建设项目属于“海岸工程”的是()。

  A:滨海大型养殖场

  B:跨海桥梁工程

  C:围填海工程

  D:海底隧道工程

  参考答案:A

  10.根据《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以下未要求配备海上重大污染损害事故应急设备和器材的项目是()。

  A:造船厂

  B:港口

  C:化学危险品码头

  D:油码头

  参考答案:A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A:预防

  B:控制

  C:治理

  D:防治

  参考答案:D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

  A:环境保护基本法

  B:环境保护单行法

  C: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D: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参考答案:C

  13.以下属于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是()。

  A:《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D:《可再生能源法》

  参考答案:B

  14.某环评机构在为某垃圾焚烧厂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某一问题的要求不同,应遵照()的规定执行。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均不遵守

  D:择一要求低的执行

  参考答案:A

  15.某环保局在审批某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对某一问题的要求不同,应遵照()的规定执行。

  A:《环境影响评价法》

  B:《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C:请示国家环保总局

  D:择一要求低的执行

  参考答案:A

  16.依照《环境保*》的规定,北京市政府对()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北京市企事业单位所涉及的所有

  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但北京市有更高要求的

  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但北京市有更低要求的

  参考答案:B

  17.按照《环境保*》的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

  A:国家资源

  B:自然环境

  C:自然生态

  D: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D

  18.位于吉林省四平市的某企业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因生产事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按照《环境保*》之规定,应由()向该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

  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B:吉林省人民政府

  C:吉林省环保局

  D:四平市环保局

  参考答案:B

  19.某企业被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后不服,提起行政复议,于2007年9月10日接到行政复议决定书后仍不服,则按照《环境保*》的规定,该企业可在()前提起行政诉讼。

  A:2007年9月20日

  B:2007年9月25日

  C:2007年9月30日

  D:2009年9月10日

  参考答案:B

  20.“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该项规定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上述规定见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试行)》

  D:《环境政策法》

  参考答案:C

  案例一:

  甲乙两地拟对一双回线路450公里的500KV输变电工程进行改建,以完善区域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增加220公里,兼有紧凑型杆塔和鼓型排列塔,新建变电所、开关站各5座。新增线路沿线60%为平原或漫岗区,其余为山丘区。沿线区域有自然保护区1处、风景名胜区1处、历史文化城镇一座,涉及村庄20个,学校、医院各3处,跨越2条河流、1条铁路和3条公路。

  问题:

  1.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2.如何确定输变电工程的评价范围?

  3.输变电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4.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内容、监测布点原则是什么?

  5.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施工期:施工噪声、生活污水(以COD、SS和油类为主)、施工扬尘(TSP、PM10)、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拆迁安置、施工垃圾。

  (2)运行期: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变电所主变噪声、输电线路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变电所生活污水、油污水、生态与景观影响。

  (如果问的是污染因子,则主要从施工噪声、扬尘、施工污水,运行期的电磁影响、无线电干扰、噪声及变电所污水方面考虑)

  2、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首先根据工程特性与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因素的评价等级,然后确定评价的范围。

  (2)工频电磁场:变电站及开关站为所址中心半径500m区域,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

  (3)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及开关站为围墙外2000m区域,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带两侧2000m带状区域。

  (4)噪声影响:变电站及开关站为围墙外100m范围,输电线路为线路走廊(线路两侧导线投影外各20m区域)带两侧各30m带状区域。

  3、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路径方案、施工工艺、杆塔和基础、与既有交通设施的交叉跨越、工程占地类型与面积、污染源分析及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

  4、

  (1)变电站

  监测通过类比监测既有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高频段综合场强、无线电干扰场强。

  在变电站周围四个方位分别设置一条向外辐射的监测线,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5-10m,依次测到140m或190m为止。

  在高压进出线的两个垂直方向,以围墙为起点,2m间距,设置8个监测点,测量频率为0.5MHZ,此外,在距离围墙20m处各加测一点,测量频率为0.15MHZ、0.25MHZ、0.5MHZ、1.0MHZ、1.5MHZ、3.0MHZ、6.0MHZ、10MHZ、15MHZ、30MHZ。

  (2)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监测以档距中央导线驰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2.5-5m,顺序测到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

  无线电干扰测量在上述路径上以2m为间距设点测量,测量12点位。

  5、

  (1)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的影响,特别是对沿线城镇、村庄、学校、医院、广播及通讯设备的影响。

  (2)对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的不利影响。

  案例二:

  某水泥有限公司拟开发利用古圣砂岩矿资源,年产872179t砂岩。项目矿界范围面积0.44km2,分为北东矿块和南西矿块。高速公路所在地段位于矿区中部,高速公路两侧边界距露采边界距离各为50m。距厂区破碎站北侧约100m为古圣移民住宅区,总计约100户;距南西矿区厂界约150m为肖冲队,住户约15户。矿山北侧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古圣河),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工程内容包括矿山开采(无爆破开采)、公路开拓运输、破碎系统和皮带运输。皮带廊道位于古圣移民住宅区东侧约80m。设计圈定砂岩矿石资源量2299.44万t,矿山服务年限为26.36年。矿山前期生产为露天矿开采,矿山最终为凹陷开采,最终形成深度为8m和24m的两个采坑。矿山年工作280d,每天工作两班,每班8h。

  问题:

  1.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是什么?

  2.本项目主要的环境、生态影响是什么?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有哪些?

  3.进行项目环评预测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4.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是什么?

  本项目大气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古圣移民住宅区、肖冲队以及高速公路。

  2.本项目主要的环境、生态影响是什么?应采取的环保措施有哪些?

  本项目主要的环境、生态影响为:

  施工期:1砍伐地表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矿区地表覆盖土剥离和工业场地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粉尘、噪声对环境的影响;3修建矿山道路的环境影响(占地、施工扬尘、噪声、取弃土场等)

  运营期:1空气影响。有组织粉尘排放源主要是矿石破碎、皮带输送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粉尘源主要由矿山采掘、矿石汽车内部运输产生。2矿区和采场水土流失。3矿山水污染。矿山工业场地内有维修间、露天停车场、洗车台设施,洗车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油和悬浮物。4矿石运输交通噪声。矿山开采中采装、运输、破碎等工序都将产生噪声,高噪声设备主要有挖掘机、空压机、破碎机、筛分机、自卸式载重汽车等。

  服务期满(闭矿):闭矿后矿区对景观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恢复措施。

  应采取的措施为:对于矿山采掘、矿石汽车内部运输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粉尘采用洒水降尘措施;有组织粉尘排放源主要是矿石破碎、皮带输送,采用配置袋式除尘器,并在皮带卸料处安装喷水设施,可有效控制扬尘。对汽车冲洗和含油的场地雨水必须经隔油沉淀池去除油和悬浮物,经处理后使其废水含油量低于0.5mg/L,方可将水排入古圣河,确保古圣河中油含量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0.5mg/L),避免古圣河的水用于农田灌溉而污染农田。破碎机、风机等设备采用减振、吸声和隔声措施。除尘系统风机配有消声器,破碎室等处设有隔声操作室。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防止水土流失,具体措施有:在工程设计中确定合理、稳定的边坡角;对在开采境界内的高边坡和失稳边坡实施工程进行加固,如水泥护坡、削坡减载等工程措施;根据采场地形条件设置排水沟。对矿山道路、矿山工业场地等开挖和平整场地后形成的边坡,即时进行防护。对永久性边坡视其稳定程度可采用挡墙、削坡、永久性植被等措施;对临时性边坡采取削坡、喷浆等临时性防护措施。矿山服务终了后,对采场边坡进行土地再造工程,结合本地的种植特点和经济作物条件,营造和恢复矿区的绿色植被。

  3.进行项目环评预测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1)水环境。污水排水去向,纳污水体为几类水体,水污染源调查。

  (2)大气环境。所在地区环境空气属几类区,当地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主要大气污染源分布调查。

  (3)生态环境。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水土流失调查: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声环境。主要噪声源与敏感点的相对位置。

  4.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内容有哪些?

  本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为:(1)声环境:厂界和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预测;(2)大气环境:粉尘和汽车尾气对敏感点影响预测;(3)生态环境:矿山运营期间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4)水环境:洗车水、生活污水对地表水影响预测。

  1、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可采用()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A.矩阵的方式

  B.列表的方式

  C.数学分析法

  D.系统分析法

  参考答案:B

  2、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应采用()指标体系。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参考答案:C

  3、开发区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主要是()。

  A.N02、粉尘、S02

  B.烟尘、N02、S02

  C.烟尘、粉尘、S02

  D.烟尘、PM10、S02

  参考答案:C

  4、当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较低或区域环境敏感性较高时,应考虑()的大规模、大范围调整。

  A.产业结构

  B.规划目标

  C.总体发展规模

  D.选址

  参考答案:D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D

  6、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针对各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

  A.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B.经济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C.环境—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

  D.经济-技术可行的规划方案

  参考答案:A

  7、环境目标不包括()。

  A.规划涉及的区域

  B.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主题

  D.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

  参考答案:C

  8、规划环境评价中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有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其优先顺序是()。

  A.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B.重建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预防措施

  C.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D.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

  参考答案:C

  9、规划方案筛选的主要步骤不包括()。

  A.识别该规划包含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经济活动

  B.分析可能受到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的环境要素

  C.简要分析规划方案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筛选以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D.根据规划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方式、程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确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

  参考答案:D

  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的环境风险评价。

  A.核建设项目

  B.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

  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

  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

  参考答案:A

  1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A.建设期间

  B.运行期间

  C.建设和运行期间

  D.建设、运行、退役期间

  参考答案:C

  12、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

  A.—、二、三级

  B.二、三级

  C.一、二、三、四级

  D.—、二级

  参考答案:D

  13、在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环节中,若经风险评价可得出“可接受风险水平”,则应提出

  ()。

  A.应急措施

  B.风险管理指标

  C.风险管理方案

  D.风险后管理方案

  参考答案:A

  14、源项分析中,类比法和加权法属于()。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半定性分析

  D.半定量分析

  参考答案:A

  15、()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

  A.风险评价

  B.风险计算

  C.目标确定

  D.风险测量

  参考答案:B

  16、下列不属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适用范围的是()。

  A.风力发电

  B.火电

  C.高压输变电线路

  D.渔业

  参考答案:B

  17、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个阶段。

  A.二

  B.三

  C.四

  D.五

  参考答案:D

  18、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验收调查时,应按()执行。

  A.行业特征

  B.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

  C.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70%以上的情况下

  D.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参考答案:A

  19、对验收调査重点叙述错误的是()。

  A.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B.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C.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

  D.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参考答案:D

  20、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

  A.环境保护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C.社会关注区

  D.需特殊保护地区

  参考答案: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