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运用·参加实践活动(共7小题,计24分)
学校文学社将推出“青春·追光”专刊。你作为文字编辑需完成以下任务。
【唱响青春】请解决栏目一《歌声》导语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吟唱篷勃的生命之歌,尽情感受青春、自由、友情、理想、责任等的美好。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年复一年,我们抚摩成长的年轮,仿佛能够倾听到生命拔节生长的暄响。飞驰想象,精神漫游,超越功利,追求理想,我们将收获丰饶的人生,体验精神创造的快乐。
1.请确认导语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1)抚摩(A.wǔ B.fǔ)(2)丰饶(A.ráo B.yáo)
2.校对导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1)篷勃________(2)暄响__________
【悦览山河】请补充诗文名句,完成栏目二《山河》的寄语。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1)漫步塞外,目之所及,苍茫辽阔,你能欣赏到王维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景象;(2)由塞北至齐鲁,登泰山之巅,俯瞰群峰环绕,内心自然生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的豪情壮志;(3)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之际,早春的江南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4)一路向南,土地平阔,阡陌纵横,十里荷花,风景宜人,“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人民富足,社会安定;(5)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正在喷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定会放声高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1分)
【拥抱时代】下面是栏目三《前行》中的一段文字,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青春是两个美妙绝伦的字眼,青年______________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②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③曾几何时,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______________,青春是忧国忧民的感叹,青春更是______________——不管是在教亡图存的火热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无数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他们用青春的活力,为中国孕育着无限可能。
4.语段第①句横线处须加“更”,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2分)
A.不卑不亢的壮举B.义无反顾的抉择C.救国救民的情怀
【追求光华】学校拟开展革命英烈纪念活动,栏目四《星火》要刊载祭扫仪式誓词。
7.请从下面的名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革命人物作为素材,完成撰写任务。(3分)
《红岩》《可爱的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共13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
【材料一】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英、法、美、意、日等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中国因在大战中参加协约国一方,并曾派遣华工赴法参与后方工作,战后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由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以及南方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五人组成。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废除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裁撤外国在华的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以及关税自主七项希望条件。后在中国留欧学生的强烈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又提出取消“二十一条”、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等要求。但是,由美、英、法三国操控的会议除将山东问题列入讨论外,竟以中国代表的提案不在和会讨论的范围之内为由,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7年8月第1版)
【材料二】2024年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诞辰100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仅仅2年8个月后,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一年邓稼先43岁,周光召38岁,于敏41岁??这些春秋鼎盛的栋梁之材,当初投身核工业时都不过30岁出头,他们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意义。
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学业突出,导师推荐他去英国深造。然而,邓稼先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那时,他每个月的工资是650斤小米,约合68元人民币。如果邓稼先留在欧美国家做研究员,收入将是他在国内的57倍。1958年8月的一天,邓稼先被选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理论设计的主攻手。从此,邓稼先深入戈壁开始了隐姓埋名、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国防工作,直到1986年7月在北京301医院去世。邓稼先艰苦创业的28年,是他对祖国、对同志坚守诺言、矢志不渝的28年。在邓稼先病重住院期间,远在美国的杨振宁专门赶回来看望他。杨振宁问邓稼先,为国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得了多少奖励。许鹿希当时说,给了10元。邓稼先补充了一句,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这种不计名利的家国之爱,早已深深熔铸在邓稼先的血液中。
邓稼先曾说过,这项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努力。“两弹一星”的辉煌绝非个体的成功,而是凝聚了一代科学家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实际行动共同筑牢了国家安全的基石。
(摘编自《许身国威壮河山》,2024.12.14《光明日报》)
【材料三】“中国旅游”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2024年,中国全面放宽优化免签政策,推出一系列外国人来华政策举措,“中国游”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优先选择。本年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其中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说走就走”的“中国游”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新通道,向全球展现了真实、多元和活力满满的中国形象。
“中国给了我们太多惊喜”“高铁出行,难以置信,太快了”“移动支付,太便捷了”“多种语言路线图,太贴心了”“每个人都很友善”……一时间,“打卡中国”风靡社交媒体。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形成并分享关于中国的真实新鲜认知,让更多外国朋友看到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眼前的中国”与“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想象中的中国”截然不同,是许多外国游客的共同感受。事实表明,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用心感知中国,才能更好认识中国。
(摘编自《免签效益持续显现“中国游”更加火热》,2025.1.16《人民日报》)
链接材料:
截至2024年底 中国已与26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38个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对54个国家实施过境 免签政策 | 2024年 各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6488.2万人次同比增长82.9%其中免签入境20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12.3% “中国游”主题媒体流量在国际互联网被10亿 | 2025年春节 某平台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 |
数据来源:外交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络数据
(摘编自2025.2.11《人民日报》)
【材料四】以国之名,悼我同胞。2024年12月13日,“202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87年前的寒冬,南京陷落,短短6周30万同胞罹难,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手段之残忍、行径之野蛮骇人听闻。
“国家公祭仪式以最高级别仪式宣示国家坚定立场,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公祭场所能够承载过去、托起未来,让我们铭记人类之殇,向世界传播记忆符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说。
不忘来路,才能更好走向未来。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每一次缅怀,都是记忆的传承;每一次纪念,都是精神的洗礼。把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摘编自《铭记历史 砥砺奋进》《永志不忘 祈愿和平》,2024.12.14《光明日报》)
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强调:“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邓稼先的哪些表现,证明了他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请结合【材料二】,具体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为何还要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综合四则材料,分别概括并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黎和会”只同意了将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利归还中国的要求,拒绝了其他诉求。
B.面对杨振宁的提问,邓稼先对许鹿希的回答进行了补充,可见他对当时的奖励并不满意。
C.数据显示,全面放宽优化免签政策之后,“中国游”已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优先选择。
D.外国朋友只有来到中国,才会发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想象中的中国”完全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1分)
鬼子来了
谢大立
断水已是第三天了,还是在沙漠的深处。
小战士不停地对老班长说,我感觉身上的东西越来越重了,实在是一步也走不动了。
老班长说,走不动也得走!
小战士说,那我们把身上的东西扔掉些再走吧?
老班长说,你要扔掉什么,你的身上有什么东西可以扔掉的?
小战士说,用不上的东西,重的东西……
老班长瞪一眼小战士,看看四周,大喊一声说,鬼子来了!然后拔腿就跑。
小战士惊慌地跟着老班长拼命地跑。
他们一口气翻过了横在面前的沙丘,顺着坡往下滚,躺到了一个水洼里。
水!小战士惊喜地叫。
老班长的脸上也开花般地笑。两人趴在水窝里一阵牛饮后,老班长说,你不是一步也走不动了吗,跑起来怎么比我还快?
小战士说,打不过就跑呗。鬼子呢?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老班长说,不骗你,你怎么会跑,我们又怎么能找到水……
小战士打断老班长的话说,原来你真是骗我的……
老班长说,那不是骗,那是在告诉你,鬼子时刻都有可能出现,我们的心里必须时刻都有鬼子,才能保存自己。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是毛主席说的。
水喝饱,水壶装满水后,小战士再次对老班长说,我们虽然不渴了,但饿,要不把身上的东西扔掉些走快点儿,必须抢在鬼子的前头从沙漠里走出去,不然我们即使不死在这沙漠里,也会死在鬼子手里……说着,小战士坐到地上,把枪往沙里塞,把腰里的子弹袋卸下来也往沙里塞……老班长说,你要干啥?
小战士说,你不是说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吗?这些东西日后还可以找回去,人不在了,这些东西即使带到了阴间,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班长又一声吼叫说,鬼子来了!
小战士没像刚才那样爬起来就跑,反而十分不屑地一歪嘴说,你干脆说狼来了吧,狼来了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老班长说,起立,跑!鬼子比狼还残忍,我们的心里必须时刻装有鬼子的残忍……
话没说完,叭的一声枪响从远处传来,老班长一声卧倒,扑向小战士,把小战士压在了自己的身下。
小战士懂得,这是老班长为了保护他。
在趴在沙地上看枪响的地方,他们看到了五个鬼子。
他们在沙漠里和这五个鬼子纠缠得很苦。为了保护大部队的转移,他们连奉命把一个团的日本兵往沙漠深处引。在沙漠的深处,鬼子一个团的兵力一天天减少,最后剩下来五个,他们一个连也就剩下了他们两个,双方就在沙漠里玩开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老班长说,他们五个我们两个,现在他们是猫,我们是老鼠,直到有一天我们战胜了他们,把他们变成老鼠。小战士就在老班长的带领下,和这五个鬼子兵在沙漠里兜起了圈子。
五个鬼子兵从老远的沙丘上居高临下地朝他们扑来。老班长和小战士爬上沙丘,对敌人形成居高临下之势。五个鬼子兵似乎根本不把他们当回事,虽然处在地理的劣势,还是一边扫射,一边直奔他们下方的水洼地。老班长一边指挥小战士射击,一边说,他们是冲水来的,想占领水源,如若让他们喝上水,于我们就太不利了。
五个鬼子兵,直到其中的一个倒下,才开始重视他们。卧倒,匍匐前行,两个人前行,两个人掩护。只要他和老班长一露头,就有子弹射过来。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他们虽然靠着有利地势消灭了两个敌人,老班长却受了重伤。
最后,老班长在撂倒又一个敌人后,不行了,把枪和腰里的一颗手榴弹交到小战士的手里说:记住孩子,任何时候,战士是不能放下自己手中的枪的,战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枪,国家要存在于世必须靠自己的部队,部队是国家手里的枪。我们先前所做的事,就是为了保存我们的大部队??枪里的子弹是跟鬼子周旋的,手榴弹是供你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老班长说完,闭上了眼睛。
老班长说完,闭上了眼睛。
小战士以一对三,和敌人一阵周旋后,见敌人喝水心切,佯装死去。敌人把喝水当成重中之重,连检验他是否真的死了也顾不上,就趴在水坑里牛一样地饮起来。小战士就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扔下了那颗手榴弹。
战斗结束,小战士解下敌人身上的枪支弹药,背到自己的身上继续前行,饥渴几度让他昏倒,他几次想卸下身上的负担轻装前行,几次都听到老班长在他的耳边喊鬼子来了,他硬是在很多天后的某一天,全副武装地从沙漠里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是我们进沙漠执行任务时,我们连长给我们讲的。连长讲完后对我们说,这个故事里的小战士就是我,我今天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这些,得益于什么你们明白吗?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鬼子来了!说完后是笑,笑后是久久的沉思。
(选自《东风文艺》2015年第3期,选文有改动)
11.阅读全文,请概述小战士四次对待枪的不同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老班长身上有许多打动人的地方。请就你印象最深的三点,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匠心独运。“我们中的一员”这一叙述者在结尾处显现,有什么好处?请概述两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鬼子来了!”这句话具有警示意义。它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霍去病年十八,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再冠军,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益封去病五千户。其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李息奏上。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此后河塞庶几无患。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5.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文言语句 | 方法提示 | 解释 |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 课内迁移法:陈康肃公善射 | (1)______________ |
再冠军,封去病为冠军侯 | 成语推断法:勇冠三军 | (2)______________ |
去病既侯三岁 | 语法分析法:去病[既]侯〈三岁〉。 | (3)______________ |
斩其欲亡者八千人 | 查阅字典法:①逃跑,逃亡。②失去,丢失。③灭亡,消失。④死。 | (4)______________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B.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C.其夏,逾居延至祁连山其真无马邪(《马说》)
D.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霍去病年轻有为,屡建战功。试列举两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9.秋瑾《满江红》的另一版本,画波浪线部分是有一处顿号的。请你在恰当的位置(方框内)标出。(1分)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20.下面哪一项,能表现诗人秋瑾的“英雄胸襟”?请选出并说明理由。(3分)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B.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我选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审美表达·展现多彩生活(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50分)
外出,打声招呼;归来,报个平安。
田垄间,与父母一起劳作挥汗;厨房里,为家人备好一顿晚餐。
遇亲以礼,待友以诚;温良谦恭,和睦邻里。
……
Welcome to China.Can I help you?为外国游客送上热情的问候。
走出国门,自信、包容、理性的你,就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15岁,这样的你,其实很美!
请从你校园之外的生活中,收集自己“美”的证据,写一篇文章。它将是你初中生活最漂亮的书签,也将成为你高中生活崭新的扉页。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运用·参加实践活动(共7小题,计24分)
1.(2分)(1)B(2)A
2.(2分)(1)蓬(2)喧
3.(11分)(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4)黄发垂髫 (5)是绯红的黎明
4.(2分)该语段的中心句是第②句,表达的重心是“青年(年轻人)”。第③句称赞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①句加上“更”,前后两个分句构成递进关系,强调“青年”,因此与后两句表达的重心一致。
5.(2分)风景是年轻人。
6.(2分)BAC
7.(3分)第一层级:内容较单薄,能写出革命人物,表达学习的决心。
[示例一]江姐,您在狱中历经酷刑,宁死不屈。您是无数革命先辈的代表。我在此宣誓:一定传承你们的精神,努力进步!
[示例二]方志敏,您作为革命先辈的代表,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可爱的中国》。我们定会传承你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学习!
[示例三]胆识过人的许云峰、坚贞不屈的江姐、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我们向你们宣誓:我们永远心怀祖国,勇往直前!
第二层级:内容较充实,能结合革命人物及其精神,表达学习的决心。
[示例一]江姐,您是“红岩精神”的代表,在狱中历经酷刑,宁死不屈。“红岩英雄”是我们的精神楷模。我们宣誓:一定会传承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勇往直前!
[示例二]方志敏,您把老一辈革命者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浓缩在《可爱的中国》里。今天,我们庄严宣誓:传承你们的精神,淬炼品质,担负使命!
[示例三]“红岩英雄”许云峰、江姐,渴盼“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你们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第三层级:内容全面深刻,能结合革命人物及其优秀品质,联系自身实际,表达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有文采。
[示例一]“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姐,您所代表的“红岩精神”——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及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将永远熠熠生辉。在此,我们庄严宣誓:传承你们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
[示例二]方志敏,您用高尚的品德谱写的一曲革命者之歌——《可爱的中国》,代表了老一辈革命者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我们许下青春的誓言:今天,我们风华正茂;明天,我们挺膺担当!
[示例三]无论是胆识过人的许云峰,还是沉着冷静的江姐,或是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你们都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在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今天,我们面对革命先烈,许下青春的誓言:心怀祖国,勤奋学习,不负时代使命!
二、综合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共13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计30分)
(一)(9分)
8.(3分)①邓稼先从1958年开始投身祖国国防事业,深入戈壁,隐姓埋名,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着惊天动地的事。他是埋头苦干的人。②他矢志不渝,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一干就是28年。他是拼命硬干的人。③他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临危受命,坚守诺言,为祖国成功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他是为民请命的人。④他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不计个人得失,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为党和人民的国防事业奉献终生。他是舍身求法的人。
9.(4分)①以国之名,悼我同胞。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杀是民族之殇、人类之殇,炎黄子孙理应缅怀罹难同胞,表达哀悼之情。②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历史的耻辱不能忘记。③负重前行,托起未来。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舍小家为大家,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举行国家公祭是对当下的珍视,更是对未来的展望。④坚定立场,传递向往。以最高级别仪式宣示国家立场,能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表达国家坚定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10.(2分)C(A.错在“只同意了……归还中国的要求”。原文是“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并未同意。B.错在“并不满意”。原文写邓稼先对许鹿希回答的补充,旨在突出邓稼先不计名利的家国之爱。D.错在“只有??才??”和“完全不同”。原文有“形成并分享关于中国的真实新鲜认知,让更多外国朋友??”这样的表述,说明外国朋友对中国真实、立体、全面的认知并不完全来源于实地中国游。原文表述是“截然不同”,“完全不同”扩大了概念。)
(二)(21分)
11.(4分)①认为枪用不上,想扔掉枪。②认为枪是负担,把枪埋进沙子里。③接过老班长的枪,继续战斗。④背起缴获敌人的枪,走出沙漠。
12.(6分)[示例]①危急时刻,老班长用身体保护小战士;负伤后,老班长仍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勇于牺牲。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老班长带领小战士与敌人周旋;牺牲前还不忘叮嘱小战士与敌人殊死战斗。这表现了他的顽强。③老班长给小战士说明了敌我双方力量的现状以及未来形势的变化,表达了必胜的信念,体现了他的乐观。④老班长睿智,有见地,看到小战士先后两次要扔掉枪,用“鬼子来了”警示他:战士要保存自己只有靠手中的枪。⑤老班长沉稳冷静,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临危不乱,指挥有方,他准确判断出敌人夺取水源的目的,带领小战士占领有利地势,消灭敌人;在小战士思想波动时,老班长能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提醒引导。
13.(5分)①出人意料,故事套故事的形式,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还增加了小说结构的层次。②拉近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增强小说内容的真实性。③巧妙地交待小战士后来的身份,让老班长与小战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④巧妙地引入战士群体这一形象,使肩负使命、居安思危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延伸。⑤拓展故事的时空,由历史到现实,揭示这个故事的现实意义。
14.(6分)①制造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老班长喊“鬼子来了”,造成了老班长与小战士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强化了他们和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鬼子来了”促使小战士放弃丢枪的消极、懈怠念头,拼命奔跑起来。其间偶遇水源,为下文写与鬼子遭遇、发生激烈战斗埋下伏笔。消灭敌人后,反复出现在小战士耳边的“鬼子来了”又鞭策着小战士顽强地走出沙漠。②展示人物思想,刻画人物形象。老班长反复提醒小战士“鬼子来了”,体现了他警惕性高和对小战士的爱护。在“鬼子来了”的警示下,小战士由被动地跑,到直面敌人,战胜敌人,实现了成长和蜕变。③揭示小说主题,引发读者思考。“鬼子来了”揭示了小说主题,即时刻保持警惕。文末的“鬼子来了”,又起到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作用,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15.(4分)(1)擅长,善于(2)位居第一(3)做(冠军)侯(4)逃跑,逃亡
16.(2分)D(A.第一句中的“与”是连词,意思是“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同“欤”,语气词。B.第一句中的“以”是介词,相当于“把”;第二句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作“来”。C.第一句中的“其”是代词,意思是“这”;第二句中的“其”是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两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17.(4分)天子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担心他们用诈降的手段偷袭边境,就派骠骑将军率军前去接应他(李息)。
18.(2分)[示例一]霍去病率八百轻骑奔袭数百里,杀敌二千零二十八人。
[示例二]霍去病阻止了降军叛逃。
[示例三]霍去病威服十万匈奴,稳定了边疆。
(四)(4分)
19.(1分)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20.(3分)B
理由:表达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誓死投身革命、拯救民族危亡的英雄气概。
三、审美表达·展现多彩生活(50分)
21.(5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