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关于建设工程依法实行工程监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单位应当委托该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B.工程监理单位不能与建设单位有隶属关系
C.工程监理单位不能与该工程的设计单位有利害关系
D.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2.【多选】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B.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C.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已签署工程结算文件
D.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E.有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3.【多选】根据《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条例》,属于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A.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主要内容
B.有工程使用的全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C.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D.有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E.有施工企业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查看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实行监理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也可以委托具有工程监理相应资质等级并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没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该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监理。
2.【答案】ABD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竣工验收的主体和法定条件
【选项分析】ABD正确,竣工验收应具备的法定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3.【答案】CDE
【解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1.【多选】压缩机(单机)在空气负荷试运行后,正确的做法有()。
A.排除气路和气罐中剩余压力
B.排除进气管及冷凝器的空气
C.清洗油过滤器和更换润滑油
D.排除气缸及管路中的冷凝液
E.检查曲轴箱应停机5min后
2.【多选】机电工程联动试运行工序交接中,三查包括()。
A.查设计漏项
B.查未完工程
C.查施工资料
D.查工程质量隐患
E.查工程安全隐患
3.【单选】电气管线、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年。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解析
1.【答案】ACD
【解析】【内容考查】常用机电设备单体试运行【选项分析】空气负荷单机试运行后,应排除气路和气罐中的剩余压力,清洗油过滤器和更换润滑油,排除进气管及冷凝收集器和气缸及管路中的冷凝液;需检查曲轴箱时,应在停机15min后再打开曲轴箱。
2.【答案】ABD
【解析】【内容考查】联动试运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选项分析】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未完工程、工程质量隐患;四定:对查出的问题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
3.【答案】B
【解析】【内容考查】工程保修期限【选项分析】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1.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2.电气管线、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工程保修期为2年。3.供热和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4.其他项目的保修期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1.【单选】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d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20
B.30
C.40
D.50
2.【单选】易造成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是()。
A.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
B.虚铺厚度小
C.碾压机械功率过大
D.夯实遍数过多
3.【多选】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
A.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
B.水泥或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
C.混凝土水胶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D.混凝土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
E.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
查看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程质量问题的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d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工程质量问题治理。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原因: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3)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土的密实度降低。
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
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可能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2)水泥或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3)混凝土水胶比、塌落度偏大,和易性差。4)混凝土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