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我们凝望着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红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一股温暖的电流涌遍全身。下面是985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10.1国庆节的由来(10篇),欢迎阅读与参考。
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1
1978年3月5日,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下午,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xx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4年冬,共产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田汉写出了名为《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交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1935年2月,田汉同志创作剧本还没有完成,就突然被敌人逮捕了。“电通”公司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将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谱曲。不久之后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队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随后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这部影片描写的是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高昂激越、铿锵有力,表达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勇敢、坚强、团结御侮的优良传统。
夏老说,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倾注到了每一个音符当中。歌曲的基调积极、高昂,激励人们向上。前奏曲,象嘹亮的进军号;中间的“起来!起来!起来!”把音位推向*;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使人觉得歌声并没有结束,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在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2
举行开国大典之际,新中国的领导人还没有考虑“国庆”一事。1949年10月9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在建立新中国的筹备过程中,马叙伦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首席代表参加新政协筹备会担任常务委员,并担任“拟定国旗、国歌及国徽方案”的第六小组组长。刘新成说,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丰泽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意见。在这次座谈会上,马叙伦提议:“我们政府就要成立,而国歌根据目前情况一下子是制作不出来的,是否我们可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一部分委员提出需要修改歌词。周恩来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最后,毛泽东主席拍板,歌词不改,与会者一致赞同。两天以后(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3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4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5
国庆的历史:“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国庆节是指国家有在这个日子有喜庆的事情,在我国的古代一般用于帝皇登基诞辰等喜庆之事。我国国庆节的来历:1949年9月21日会议的开幕词中宣告了我国的诞生。为了庆祝国家的成立,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人民参加的我国的开国大典。在1949年12月2日,经会议通过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为我国的国庆日。
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6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9月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7
1949年10月2日,中央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10.1国庆节的由来 篇8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1949年9月的政协第xx届一次会议上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一个最伟大的转变。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即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朱德总司令检阅了海陆空军,并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